你以為東眼山只有柳杉、夕陽和青蛙嗎?
那你可就落伍了
有沒有細細觀察過東眼山的石頭呢?
海拔1212公尺的東眼山,也可以找到化石喔!
高高的東眼山上怎會有貝殼?
東眼山是從海底,慢慢的長高,因此在東眼山上可以看到貝殼化石,
也可以看到生痕化石!
圖片來源: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
究竟什麼是生痕化石?他跟貝殼化石又有甚麼不一樣?
我們經常看到的貝殼化石、恐龍化石是屬於「實體化石」,是生物自然死亡之後,遺骸經過地下水中礦物質的交換、固定變成的;生痕化石則是屬於「遺跡化石」,是古生物生活留下的痕跡,經過泥沙覆蓋形成化石。古生物找食物、製作居所、逃脫痕跡,甚至連糞便都可能成為生痕化石。我們東眼山的生痕化石,就是大約3000萬年前,蝦蟹類留下來的居住構造,看看他她們挖掘的形狀,是不是很有趣呢?
生痕化石很稀奇嗎?
痕跡聽起來很容易消失,但事實上,和實體化石比起來,生活痕跡反而比較容易成為化石喔!因為動物的遺骸肉體分解後,若沒有在短時間內被掩埋,很容易就被分解掉了,這些遺骸在沉積層變成岩石的過程成中,也容易消失,生痕化石反而比較不受影響。是不是讓你改觀了呢?
圖片來源: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
古生物的痕跡又能說甚麼故事?
生痕化石可說的的故事可多了,它有好長好久的歷史可以慢慢說,它們可以告訴生物學家古生物生活的方式,像是怎麼追捕獵物,生痕化石也可以了解古生物間互動的關係。也因為生痕化石不容易被搬運的特性,在形成年代的訂定上,比較準確,讓生物學家能夠透過研究不同年代、不同地點的生痕化石,推斷古生物演化的方向,還可以讓這些專家判斷古代氣候喔,對生物演化與古代環境的考據可是有很大的貢獻! 是不是超乎你的想像了呢?
石頭不會動,但卻是活生生的,他們不斷的用自身的意義寫了一個又一個故事,解說老師就像說書人,傳遞著一則又一則的故事,一起來東眼山聽故事吧!!
3/17(六)【東眼山的前世今生】,給你地質說書的享受
在老師的帶領下,聽故事,學知識,還可以動手DIY!
2/7(三)開放報名
詳細資訊與簡章請上「台灣山林悠遊網」>>> https://goo.gl/YgJKbE
參考資料
- 施路易、陳姿彤,2017,台灣博物季刊,生物過去活動的證據:生痕化石。
- 林彥瑾,生物痕跡,科學Online – 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。
- 陳文山,生痕化石的描述,阿山的地質研究室。
留言列表